要说秋风一起,什么食物 ,那一定是羊肉。一夜之间,南北方饮食文化空前的达成了共识,没有哪只肥美的小羊能安然活到开春。虽说在北方人眼里,南方,尤其是江浙沪的羊肉,简直是不值一提,可是南方人吃起羊来,依然很认真。每当秋风乍起,包邮区处处羊肉飘香,江浙沪人民用花样百出的细致做法,来弥补此地羊肉品种的不足,硬是将这种粗犷的食材,融入到了精致温润的江南饮食文化之中。
白切,是对羊肉 的赞誉
如果说有哪种做法是最能体现羊肉品质的,那必然是白切。不加任何佐料烧制而成的白切羊肉,肥瘦恰好,老嫩适中。只要蘸上一点盐花或是鲜酱油即可,这样子的白切羊肉只有醇香,入口甜腻爽滑,让人不忍放筷。江浙沪一带,几乎处处都有白切羊肉的吃法,不过在做法、蘸料等方面有些区别。
在上海,从松江张泽、奉贤庄行、崇明,到普陀真如、闵行七宝,都爱吃白切羊肉,每到秋冬季节,不少老饕是势必要去一趟这些郊镇的。白切羊肉要先选上乘的山羊,然后验羊,在经活宰、去毛、浸泡,带皮出白水,清晰、斩劈等十多道工序,切成大块,放入大铁锅内烹制,用陈年老汤卤煮,严格控制火候,焖煮大半夜,出锅后去骨切成薄片,成为色泽雪白的白切羊肉。
“老吃客”是连酱油都不蘸的,佐一小碟细盐,就可享受羊肉的原滋原味。另外,因为羊脂冷却后就会凝结,口感就显得油腻了,所以为了能够吃到一口新鲜出锅的羊肉,很多人一大早就赶到羊肉店去,趁着羊肉膏脂半化未化之时入口,最为鲜腴肥美。
据普陀区《真如镇志》记载,“旧时,每天凌晨三时许,农民上街泡茶馆,凌晨四时许,进羊肉馆要上一碟羊肉,酌一二两白干,嗣后一碗羊肉汤面,即下田头。”上海的很多老爷叔,至今还保留了这个吃羊肉喝早酒的习惯,白切羊肉配点小酒,唠唠嗑吹着牛逼,显得硬核又魔幻。欢迎加入厨影美食超级吃货群(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aoguoa.com/csjg/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