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草果 > 草果归经 > 正文 > 正文

小目标在路上中国脱贫攻坚样本调查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6/10 11:30:05

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记者白宇田园江晓晨)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的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扶贫、脱贫,则是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又立下“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的脱贫*令状。在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地脱贫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小目标在路上·中国脱贫攻坚样本调查》,分派三路记者,聚焦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健康扶贫、城市里的精准扶贫等,带您聆听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今天请听第一集:《一步跨千年的太古“神域”》上篇。

记者: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这里距北京的直线距离约公里,是独龙族的聚居区,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民族的代称一直都是“中国最后一个没有通公路的民族”。过去,要进独龙江,就必须翻越雪山连绵、峡谷陡峻的高黎贡山。年,*府凿出一条全长65公里的人马驿道。但走完这条不算长的路,却需要三天。

记者:这里北连西藏、西邻缅甸,森林覆盖率82.2%。它仅以一条江陪伴着全部多人口世代繁衍,仅以马帮和唯一一条公路联通外界,每年还一度有半年大雪封山、人马驿道阻断,成为全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它因地处最偏远、生活最原始、外人最难到达而被奉为“神域”,又因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民族最质朴而被赞为真正的“世外桃源”。

记者:为了提高独龙族人的生活水平,年,当地*府启动了独龙江“整乡脱贫、整族帮扶”计划;年,一条长约7公里的隧道贯通高黎贡山,宣告独龙江与世隔绝的状态永远成为历史。今天的独龙族人生活得怎么样了?他们还有没有想要实现的“小目标”?我们想去看看……

司机叫肖玉龙,是独龙江乡巴坡村的女婿,夫妻俩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卖店,今天到县城来上货,顺道带我们进山。

记者:从贡山县城到巴坡村有多远?

肖玉龙:多公里吧。

记者:您要开多久?

肖玉龙:3个小时吧。

记者:这条公路是哪年修的?

肖玉龙:99年。

年,随着独龙江隧道的开通,这条新修的四级公路变得热闹起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开始。

同车前往的扶贫干部吉木阿依向我们仨讲述着独龙江的过往。

记者:好漂亮!

吉木阿依:雪山从来都不会化的,终年积雪我们这边。它是一条山脉,一条是碧罗,一条是担当力卡,还有一条是高黎贡。

记者:那你让他上来啊……

肖玉龙:这是我奶奶。

记者:您好!您在这里做什么事情啊?

李文仕:我去开我们家羊圈的门,放羊出去。

记者:你今年多大年纪啊?

李文仕:岁了。

记者:我看您还有纹面。

李文仕:这个是丈夫让纹的,因为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纹着,一般那个时候纹面的都是漂亮的。

李文仕的整个脸颊都被“X”符号纹出的菱形、蝴蝶形、胡须形的黛青色图案覆盖,身披独龙毯,脖子上挂满了珠串。在独龙江,像她一样的活化石只有不到30人了。她们是独龙江最年长的一代。李文仕随手从地上摘起一颗野菜和我们分享。

李文仕:我们小时候是野外到处找吃的,就是现在这种东西。

记者:这个是可以吃的?

李文仕:我帮你摘一个嫩点的……

记者:可以直接吃吗,还是……

李文仕:可以直接吃……

小江,今年24岁,毕业于保山师范学院,既是我们的翻译也是我们的向导。她的家在独龙江最下游的马库村,隔着一条天然的瀑布与缅甸相邻,是我们此行走访的起点。在她儿时的记忆中,武警叔叔捐赠的鞋子并不是用来走路的。

小江:我们都是提着鞋子光着脚去上学。

记者:那要鞋子干嘛?

小江:独龙江一年四季几乎都是下雨天,到教室了再把它套上去啊冷的时候。

小江:上大学的时候,学到的很多,老师让我们向多方面的发展,我觉得这是大学里面最可贵的。

记者:大学毕业是哪一年?

小江:15年。

记者:生活变化太大了?

小江:对,我们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直接就是跨越了。哈哈……

记者:小江每次回家都特别开心。

小江:对呀很开心,又回家……下面那个是我爸爸。

记者:您好!

小江:我妈妈。奶奶。他们都不会讲汉语,只能我代替翻译了......有没有人要喝咖啡的?缅甸咖啡。

记者:我要我要我要。

小江:我给你们冲一下。

记者:缅甸咖啡。

小江:嗯。你们先坐着吧,这个竹笋蘸着这个辣子吃就不会觉得麻了。可以跟书记吹一下牛,一边吹一边吃。

小江家变得热闹起来。她的叔父江仕明,也是马库村的村支书,开始给我们介绍支撑起整个独龙江乡生存和发展的产业经济。

江仕明:明年马库村就脱贫了。依靠的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养独龙牛、独龙鸡。种草果,重楼。年马库村的草果达到60吨,卖了70万。这个是农户的。

记者:那70户卖了70万就是平均一家一万块的收入。

记者:种子都是*府免费给的吗?

江仕明:*府免费给的。】

记者:小江,我们现在是要去哪?

小江:巴坡村委会的一个集体经济养鸡场……这个地方是巴坡村的一个小组。

怒江公路局外派独龙江巴坡村的工作队长李梦桥正在指挥着大伙儿分鸡苗。

李梦桥:这个鸡苗是用来今年帮扶这个村制造村集体经济的。

记者:给他们投入多少只鸡苗?

李梦桥:只。大概现在这么大的鸡市场价是40元一只。长大以后可能到左右吧!

正在鸡舍中忙碌的贡山县副县长施忠则透过眼前这些“身强体壮”的独龙鸡,看到了独龙江集体经济的更多产业未来。

施忠:最大的变化是基础设施全部完善,所有的交通、道路、网络、通信、电力,现在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软件,如何把扶贫产业开发出来,做强做大就完了。这些草果、中草药,还有马上我们要投放多个蜂箱,因为他蜂蜜这块是品质最好的,所以说我对巴坡村这个脱贫退出非常有信心。

有了好产品还要卖出去,年轻一点的干部琢磨着搭乘“互联网经济”的快车,在村里建起为农户提供代买、代卖、产业培育等的电子商务服务点。

工作人员:你要买什么东西?

村民:手机。

工作人员:价位大概要多少钱左右?

村民:多元以上的吧。

工作人员:现在这几款你觉得哪款比较好?我们先看销量比较高的,像这些卖得比较好,这几台你看……

工作人员:分期付还是直接就一次性?

村民:分期。

工作人员:现在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帮村民买东西。目前面临的困难就是我们打算做帮农户的产品卖出去,可是现在我们这样挂着农户的产品没人看没人买。

听起来,独龙江乡还真不是一块仅仅有着美丽自然风光和神秘文化的不毛之地,没想到它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也能有这么多收获——既有像草果、重楼这样的种植业,也有像独龙鸡、独龙牛这样的养殖业,有像蜂蜜这样的优质产品,竟然还有农村电商!那么,有了这么多致富的手段,独龙族人又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呢?明天请继续收听:《小目标在路上·中国脱贫攻坚样本调查》第二集:《一步跨千年的太古“神域”》下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aoguoa.com/xwgy/13270.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草果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26504号-7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