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桥社区是云南保山腾冲市中缅边境上的一个抵边村,国境线长14.5公里,耕地总面积亩,林地面积15.3万亩,总人口人,其中傈僳族人,历史上曾是一个集边境、山区、民族为一体的贫困村。如今的猴桥社区,在湛蓝的天空下,一幢幢崭新的民居在连绵群山前星罗棋布,一条条笔直平整的硬化路通到每户门前,鲜花、流水、绿植……边境山村再也不是昔日模样。
缘起:边境村探索出新产业
年,因缘际会。这一年,贫困村猴桥迎来了腾冲市政协的挂钩帮扶,当时的猴桥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收入以砍伐林木为主,人均收入仅元,村集体经济8万元。为切实解决当地群众增收问题,腾冲市政协深入调研,四处寻求破解之道,结合猴桥社区地广人稀、林多地少的实际,选定林下种植草果为帮扶产业,协调项目、技术、资金支持,争取扶贫贷款3万元,发动群众到适合种植的个人林地、集体林地种植草果亩。
短短6年时间过去,在腾冲市政协的支持和群众的精心管护下,年猴桥社区草果种植面积达到亩,总收入1.44万元,实现了群众从“砍树换粮”到“采果换粮”的转变。小小草果逐步成为猴桥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之果!
缘续:小产业带动了大振兴
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云南省政协办公厅来到猴桥,先后协调资金万元,帮助猴桥社区补齐了饮水、卫生室、活动场所等短板弱项。
面对当时草果产业管护技术不到位,草果品质参差不齐,缺少烘干设备等问题,省政协办公厅与群众深入协商,牵头从文山引进优质草果苗1.5万株,引导群众使用有机肥,优化草果品质。补助建设烘干房20座,烤箱1座,实现了鲜果本地烘烤,可长期保存的目标,消除了草果价格波动对产业的影响,群众收入得到稳定保障,打牢了全面脱贫基础,年猴桥社区如期脱贫。在省政协和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77.18万元,群众收入达元,猴桥社区由“边境贫困村”变身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草果成为当地农民喜获幸福的“金果果”!
缘深:老问题找到了新办法
今年,猴桥社区草果种植面积达公顷,预计全年能为群众带来近万元收入,草果成了群众的“致富果”。随着草果产业的不断壮大,产业发展不规范、采摘时间不统一、旱季产业发展缺水等问题逐步显现,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恰逢此时,腾冲市政协全面启动“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猴桥镇委员工作室”在选题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前期调研、实地察看,最终确定将“高质量管护猴桥社区草果产业”作为议题,组织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
在腾冲市政协相关领导的主持下,“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如期举行。与会相关单位负责人、社区干部、政协委员、种植户、村民积极协商议事,达成三项共识:加强产业规划,在集体林内,村组按面积收取林地承包金;实行“水管定尺寸、分时间段供水、水不过山”政策;开展草果种植技术培训,禁止使用化肥,草果每年10月30日后开始采收。
通过此次“院坝协商”,解决了群众草果种植中的操心事、烦心事,为产业提质增效找到了新路径、新办法。
“猴桥镇委员工作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协商成果转化,促进协商意见落实,让草果产业持续带动边民增收和边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