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草果 > 草果功效 > 正文 > 正文

俄戛村小果子走出致富新路子天眼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3/6 13:57:42

从六盘水市出发,驱车近24公里,行至玉马线,沿着缓坡间的硬化路蜿蜒而上,终于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米箩镇俄戛村。

刚落地,米箩镇润永恒猕猴桃园区基地技术管理人员李如明,便对记者提议:“走,去基地那边看看,我们的工人正忙着嘞。”

米箩镇俄戛村猕猴桃基地一隅

跟着李如明的脚步,边走边停,细细品味眼前这景:山岭间一株株整齐的猕猴桃树绿绿茵茵,一眼望去,这绿连成一片,令人心中涌动着无限的希望与生机。扶疏的叶间枝条上挡不住一颗颗急着“露面”的红心猕猴桃果,还未笑脸相迎,便被工人看准时机,套上了“新衣”。

李如明告诉记者,从4月下旬以来,基地就开始组织园区工人和周边农户给猕猴桃套木浆纸袋,“不要小看这个袋子哟,它不仅能保护猕猴桃果实,免受夏季阳光曝晒,还能提高猕猴桃果的质量和商品价值,丰收期想买个好价钱,它功不可没。”

基地里忙着套袋的工人蔡银凤神情专注,“套一个袋子算四分工钱,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将营养不良的小果、长势不好的劣果等都摘掉,留下好的精品果套袋,套多了就上手了。”

忙着给果子套袋的工人蔡银凤

精心的管护,充实的忙碌,只为来日收获盛载的喜悦。

“在基地里,像蔡银凤这样就近务工的本地妇女不少,年纪大了出不去,在这里上班不仅能拿到上千元的工资,还能学点技术。”李如明坦言,“我也是从在外面打工回来到基地上班,现在每个月有元的工资,加上家里的几亩地的猕猴桃流转费,养家糊口已经没有大问题了。”

“选准产业、做实产业,就不愁富不起来。”自从米箩镇实施猕猴桃产业种植项目后,俄戛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李如明,在村委会的引导下,他们积极参与,并在基地务工,有事做有钱赚,生活慢慢好起来,日子也渐渐火起来。

接受记者采访的李如明

曾经的俄戛,藏于大山,交通闭塞,无产业支撑,农户脱贫难上加难;

而今的俄戛,一条条通组路宽敞干净,直抵家门口,境内猕猴桃种植种植面积达亩,贫困发生率1.13%。

作为全国“三变”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俄戛村充分发挥“三变”优势,采取农户用土地、技术入股等分红的方式壮大猕猴桃产业,使得更多的李如明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无关者”变成“受益者”。

“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与合作社选取海拔符合、温度适宜的土地入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种植猕猴桃,使土地收益最大化,同时激发农户的积极性,更好带动他们实现增收致富。”水城县宏兴绿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草果基地经理段昌余说道。

如果说,“三变”为俄戛村的“变”吹来阵阵春风,“农旅一体化发展”,则为俄戛村的“变”点明了方向。

随着年产业路的修通,俄戛村所属的米箩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将全镇培育为集观光、采摘、游学等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产业路逐步升级为旅游路。

年5月,水城县米箩镇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乡镇”“中国最美诗意乡镇”荣誉称号。

而今,每逢避暑季,前来米箩镇猕猴桃基地采摘观光的游客日益增多,这座坐落于巴浪河畔的小山村,通过猕猴桃逐渐为人所知,渐渐走出了一条立足产业发展、助力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江南谌晗

编辑顾冰洁

编审陈诗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aoguoa.com/cwgj/14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草果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1026504号-7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