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中国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无论是食品匮乏的年代,还是食品充足的今天,中心内容都跟吃有关。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味已变淡。但有的年味吃食仍然存活在我们的记忆中。小时候,每到年关,父辈们忙碌着舂饵块、酥肉的场景,总会浮现在脑海。
01.舂饵快凡滇东北地区,家家户户皆要制作,尤其入冬后,是当地人款待亲朋必不可少之物,农村加工方法:把米、苞谷或糯米淘洗、浸泡、蒸熟、用碓舂捣后揉制成砖块形状,有的像只白色的小枕头。农村舂饵块,年味就浓了。
踩碓是力气活,一般由父亲或哥哥完成。在碓头拌饭的是技术活,一般由母亲完成。为了让饵块成型后更加细腻,“揉”饵就是关键的工序,一般由心灵手巧的母亲来做。现在一些机器加工的饵块之所以味道大不如前,就是缺了“揉”,反复地“揉”饵,“揉”进了人的情感,“揉”进了妈妈的味道。
农村制作好的饵块,通常放入水缸中保存,食用较为方便,常见的有米饵快、苞谷饵快、红米饵快、黑米饵快,吃法很多,煎、烤、煮、炸皆可,是滇东北人年前后常食的主要食物。
02.做血辣子在曲靖,血辣子是杀年猪的一项重要副产品,滇东北农村皆爱制作,把当地干辣椒剪成2~公分的段,放在大盆中,再往盆中灌入新鲜猪血,边灌边搅动,等猪血没过辣椒,加白酒,还可放一些油渣、炸肠子、剁细的瘦肉和草果、八角、花椒面等香料进去,装缸,随吃随取,较为方便。血辣子的主要吃法,就是取来隔水蒸或炒,是滇东乡村很重要的一道下饭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经常会在蒸饭的时候,舀一碗血辣子,跟饭一起蒸,饭熟后,血辣子便是唯一的菜。“包谷饭拌血辣子”,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这个味道,现在也只有回忆了。
0.腌血豆腐血豆腐也是曲请人入冬杀猪,爱做的一种腌制品,做法也简单。把白豆腐放进大盆里用双手用力搓成碎后,顺一方向搅打成泥;再加入猪血、食盐、五香粉;猪血不能过多,如果猪血过多了做好的血豆腐风吹日照烟熏过后会变得太黑黑黝,而且会干结硬朗,不好吃。猪血要加到拌入后豆腐略略呈粉红色为好,这样做出的血豆腐风吹日照烟熏后色泽是褐红,吃起来细嫩且微韧,香味浓郁。这道特色菜主要集中在高寒山区,滇东北的血豆腐最为有名和普及。风干后,待来年忙季,又是一道很好的下饭菜,用血豆腐和腊肉炒,鲜香无比。
0.灌血肠血肠为曲靖传统食品,宰猪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在开水锅内稍煮凝结成血块,再将血块捣碎拌上洋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灌肠扎紧捆实,放入锅中煮制即成,要注意的是灌血肠不宜灌得太满,要留5厘米左右的空隙,煮血肠的时候不能时间过长,否则会很容易碎掉。味道浓香油而不腻。
04.炸酥肉炸酥肉其实在云南各地都比较常见,做法较为简单,关键在于选材、火候和糊的制作上。选材一定要好,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选择杀猪后的一些边角料来用,舍不得用里脊肉。先用土鸡蛋和面粉、豌豆面、香料粉调制成糊,然后把猪肉改刀成小条状,与糊拌均匀,每条肉上都裹上糊。炸的时候,不能有外人在,否则不会成功(我们只能在厨房外面闻着香味等),母亲至今也未解释原因。先用大火将表皮炸定型,再调成小火炸成金黄,用漏勺捞起即可食用。糊的制作很关键,通常用鸡蛋、淀粉和盐调制而成,我们老家用豌豆面,口感更为酥香。炸好的酥肉会用绳子串起来,高高地挂在通风的地方(我们小孩够不到)。下雪的时候,用筷子串着酥肉,在炉火边上,边烤火,边吃着香喷喷的酥肉,又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谢谢大家品读。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aoguoa.com/csjg/1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