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本是中药材市场销售的淡季,但药材市场的价格却“一片火热”。
今年以来,天然牛黄、白术、白芍、胡椒等中药材价格一路攀升,有的药材价格更是涨了几倍,不少早有囤货的商家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中药材种植户也迎来了“大丰收”。
但这一轮中药材异常涨价的背后却另有推手。7月24日,拥有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人称“中药之都”的亳州市的中药材协会在发布的《关于禁止哄抬中药材价格的倡议书》中提到:“当前,受社会资本的影响,部分中药材从业者组成联盟,奇货可居,导致一些中药材品种价格异常波动,已经严重超出了历史价格。”
这场涨价狂欢的背后更是暗藏隐忧:在无规失序的金融化热钱炒作下,中药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攀升,有的药企选择涨价,而有的则无奈选择减产甚至停产,进而导致药价上涨,患者用药紧缺;中药材种植农户盲目跟风扩大热门品种种植,为未来的下跌周期埋下伏笔,面临血亏窘境……
去年一公斤37元,现在要元
涨到商家都觉得离谱
亳州——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毫无疑问地被称为“中药之都”。从华佗在这里开辟第一块药圃开始,中医药就融进了亳州人的生活,也逐渐成了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
据证券时报,早晨9时,记者走进康美中药城——这座全球最大中药材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厅,一眼望去,一排排被麻袋装满的各色中药材俯拾即是,不少摊位前人头攒动,这其中,不仅有拎着塑料袋的散客,更有用笔记本记录市场行情的专业贸易商。
交易大厅露台边的长凳上,年过六旬的采购商老徐正清点着推车上的货品。他告诉记者,这两年的中药材价格可以用“离谱”去形容,尤其是“三白一黑”(白术、白芍、白芷和牡丹皮)。其中,常年20元/公斤到40元/公斤的牡丹皮,现在市场报价已经叫到元/公斤以上,抽芯率较高的精品甚至达到元/公斤。白术这种常年20元/公斤到30元/公斤的药材,从去年开始节节攀升,当前报价已超过元/公斤。以前白芍的尾芍卖5元/公斤都没人要,商家基本上就直接扔了,现在这些货也可以卖到四五十元每公斤。
“白术37元/公斤,白芍24元/公斤……”走近老刘的店铺,映入眼帘的是门口写着的价格表。“这是去年的价格。”老刘摇了摇头,“两个星期前,白术还是卖元、元一公斤,现在已经涨到每公斤元、元。白术你现在要的话,我给你每公斤块钱,不过要等一个礼拜才会有货。”
据他介绍,暴雨导致内涝是这一轮白术涨价的主因。今年7月中原地区遭遇暴雨天气,安徽亳州、安徽太和、河南沈丘等地的白术种植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涝灾。部分地块积水严重,白术长势受到严重影响,部分种植户已提前采挖以减少损失。
一位接近当地中药材协会的人士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前几年牡丹皮(黑丹皮)每公斤大多十几元、二十元,好一点的小三十元,导致农民对它弃如敝履,种植面积开始缩减。如今,牡丹皮突破了一百元每公斤大关,而且市场货源紧张,短期内很难补货。
类似白术、牡丹皮的价格暴涨“神话”在整个中药材市场中并不少见。以此前极为火爆的品种酸枣仁为例,年左右时,这一品种的价格在元/公斤左右,但到年时一度逼近元/公斤,涨幅将近5倍,但这一品种到今年价格又快速下滑,目前最新价格已降到元/公斤。
中药材天地网的数据显示,目前价格年涨幅超过%的中药材(含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已超过60个,年涨幅在百分之几十的品种则更多。
不仅是在亳州,广西玉林的中药材也经历着异样的疯狂。中药材天地网的一份玉林药市6月点评显示,今年6月,中药材中的调料品种行情全线暴涨。起先,是由于胡椒在越南主产区减产,随后在国际资本进入和美元汇率继续浮动的情况下,胡椒在越南产地行情持续上涨,并由此激发了中国市场的投资热情。
据介绍,由于胡椒是国际性大宗品种,6月前期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其行情在国内一些团队的操作之下暴涨50%,前期压货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并带来了市场的蝴蝶效应。一时间,白豆蔻暴涨、草果暴涨、荜茇暴涨、香叶大涨,肉豆蔻大涨……6月10日前后几天,玉林调料市场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卖货的、买货的、打包的、看热闹的,比比皆是,行内的行外的都想来分一杯羹,商家情绪躁动,市场已经陷入疯狂。但仅仅几天后,胡椒价格较高点回落30%,不少追高的人直接被套牢。
成本飙升,多家药企宣布药品涨价
据中国经济周刊,中药材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及风险正逐步传导到药企、医疗机构以及消费者。
就在上个月,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旗下港版安宫牛黄丸完成了新一轮调价。根据同仁堂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aoguoa.com/csjg/16684.html